纳米体育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8日电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信用文化,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1月18日,成都信用协会对外发布“2023年成都十大信用新闻”,助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诚信和信用意识,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据介绍,2023年,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着,各行业、各领域信用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年初,作为在成都从事信用与诚信建设,扶助企业和个人信用发展的专业性、最高等级的AAAAA级社会组织,成都信用协会组织行业专家,评选出“2023年成都十大信用新闻”,内容涉及成都信用建设成绩、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信用社区守信践诺体系、信用经济产业发展、信用监管服务、信用修复新举措、“全民阅读+信用”发展、“守信讲责”演讲比赛等热点线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方面成果,有效地传播了社会信用建设的“成都经验”,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舆论氛围。
11月20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纳米体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信用建设成果观摩会活动评选结果近日公布。成都市获评“2023年度信用建设成果观摩会城市组特色单位”称号。
2、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两个场景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
为促进应用场景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2022年度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遴选征集活动。经企业自主申报、市(州)数字经济主管部门以及省级单位审核推荐纳米体育、专家评审、意见征求、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62个典型案例以及39个优秀数字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为2022年度四川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纳米体育。其中纳米体育,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企业登记电子档案网上查询‘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和“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以‘数’为基,赋能信用系统建设”顺利入选。
近期,信用中国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评选出的全国“信易+”应用典型案例名单。其中,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申报的《交子分促进成都市“信易+”场景搭建》成功入选。
12月28日,以“赋能纳米体育、创新、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信用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暨成都信用协会第三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和第七次理事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信用服务等行业的专家、信用评估等行业企业代表等共100余人与会。大会采取线上直播和线下会议同步的形式举办,关注量达30万人次。
“通过网上申请信用修复,足不出户就办好了。”日前,一位收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决定的个体工商户对信用修复“全程网办”模式点赞。
11月1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印发,进一步完善了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在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网上受理”等措施,实现信用修复“少跑路”“不跑路”,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提升行动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5个方面17条优化信用监管服务举措。
《实施方案》从实施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培育、推动全流程信用重塑、试点全链条信用合规建设、深化信用监管创新、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加大信用服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弘扬诚信文化,推动构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
为推进信用和诚信文化建设,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构建“人人讲诚信、事事重诚信”的社会氛围,12月8日,“2023成都市第九届‘守信讲责’演讲比赛”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举行。比赛进一步推动信用文化发展,创新全民阅读推广形式。
8、守信“红利”激发乡村治理“活力”——成都市大邑县创新打造信用社区守信践诺体系
为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信用承诺制的效用,成都市大邑县在汪安社区创新打造“3+4+N”信用社区守信践诺体系,将引导村民树立履约践诺意识与推动集体经济红利共享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得益于该体系的有效运行,汪安社区村民由治理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自觉的“参与者”“协助者”甚至是“组织者”,社区治理中一些突出问题得以消解,村民对社区治理的认可度、满意度显着提升,村委也有了更多精力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实现从经济到文明的全面振兴。
9月22日,由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慈善总会支持,成都信用协会主办的“成都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人才培育项目首期公益培训”在成都启动,来自成都会展业等领域的1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培训,为成都储备社会组织信用人才,推动行业自律,建设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彭州市探索信义治理新模式,通过信义积分制管理、场景化营造,搭建线上线下服务支持平台,构建“通存通兑、自主运营、权威统一”信任互助社运行机制,完善公民和商户信用信息记录,增强公民和商户诚信意识,加快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