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体育作为“三城一区”主平台主要承载区之一,昌平区在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使命。在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昌平区正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建强未来科学城,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以未来科学城为中心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昌平区以引领实现全区产业倍增计划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央地协同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持续提升良好创新生态,进一步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智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同时对标全区产业规划,补足产业配套短板,以建设国际一流特色产业园区为目标,加大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心区扩区工作推进力度,打造特色产业园区。随着创新能级的持续提升,大国重器——昌平实验室落地昌平并加快建设,北京疫苗检验中心、国际研究型医院等一批重点创新项目落地昌平并投入使用,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将在昌平南口落地……昌平正在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
“围绕‘一核一带两片区’总体布局,昌平区将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产业用地总面积约5600亩,规划总建筑规模约65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3至5年可新供应高品质医药健康产业空间约450万平方米。”今年3月,昌平区发布了生命科学创新走廊空间布局方案: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以京新、京藏高速为主轴,布局建设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而生命科学创新走廊的核心——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就坐落在这里。
经过20余年不断发展,昔日的“北四村”已经蝶变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引擎。生命科学园已汇聚了10余家顶尖研发机构、300余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园区之一,涌现出一批原始创新重大成果。
前不久,园区企业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诺诚健华)发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布替尼(产品名:宜诺凯®)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奥布替尼由此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MZL适应症的BTK抑制剂。
诺诚健华传播高级总监陆春华告诉记者,政府在政策解读、人才引进、资源协调等方面给予企业多方面支持,做到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目前,诺诚健华已在港交所、科创板上市,去年营收超过6亿元。
在生命科学园,诺诚健华是入驻企业的一个缩影。百济神州、万泰生物等600余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在“生命谷”生根发展。在生命科学创新过程中,新药研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0到1”原始创新只是开始,后面还要经历“1到10”的临床试验阶段和“10到100”的规模化生产阶段。近年来,生命园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产业配套资源方面,园区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临床医疗的完整产业链。基于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从实验室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上市、规模生产、流通销售的研发创新过程存在药物筛选纳米体育、动物实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公共技术服务需求,园区在已有CRO、CMO企业的基础上,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市科委联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同支持建立的北京生命科学园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生物样本库)——北京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发挥衔接样本资源持有者与研究者的桥梁作用,解决生物样本资源开发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样本共享困难等问题。在稳定运营与管理的前提下,北京生物样本库深化平台功能应用,结合自身优势,拓展出样本存储管理服务、样本保藏技术服务、“星网”计划--生物样本库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样本经纪服务及科研项目协作服务五大服务模块,最大可能地发挥出第三方生物样本库在行业标准引领、资源整合共享、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平台性优势。
生命科学园还引进了飞镖加速器、商业化冷冻电镜与药物发现创新中心、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样本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华辉安健大分子生物药中试平台等一批产业共性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科研攻关、企业孵化、中试开发和药物生产的全链条服务。同时,生命园自身也在积极扩容,三期拓展区约4.7平方公里,街区控规已经获批。其中的产业项目——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国际生物工程创新中心等已开工建设。
当前,昌平正加速实施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围绕生物制药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三大赛道,未来3至5年生命科学创新走廊将新供应高品质医药健康产业空间约450万平方米。预计到“十四五”末,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将超1500亿元,诞生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为全区打造医药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源和增长极。
沿着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向北前行,驶上温榆河上的网红大桥未来科学城东桥,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未来科学城“能源谷”。
谁曾想到,10余年前,“能源谷”所在的土沟村、鲁疃村、北七家村、岭上村,还是京北的一片老旧村落。如今纳米体育,这里已变成现代化产业园区,聚集了包括国家能源、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等在内的近900家能源相关企业、上万名能源领域科研人才。作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一张名片,“能源谷”聚焦“双碳”战略,加快构建先进能源产业集群。
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储能技术团队瞄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锚定传统电池储能中存在的系统安全、技术指标、管理运维等要害问题,从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管控的精细化、智能化程度入手,成功实现了单电池簇精细化独立管控,解决了簇间并联失配、环流及其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损耗问题,突破了电池簇并联“木桶效应”对可用容量的制约。引领了规模化电池储能产业安全、智能、可持续发展,正逐渐成为行业主流技术方向。
同时,华能清能院围绕自主研发的精细化分散式控制技术,陆续开发了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化储能变流器(PCS)和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关键储能产品。针对目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BMS、PCS和EMS出现的问题,又提出了基于自主研制BMS、PCS和EMS基础上的储能电站一体化管控系统方案。该系统可实现电池储能3S控制系统的融合,形成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储能电站管控系统。
华能清能院基于自主研发的关键软硬件设备,逐步形成了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智能化精细化分散控制大容量电池储能应用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技术创新一等奖。相关技术成果先后在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电站等数十个工程项目上成功推广应用,其中包括2021年12月29日正式投运的由华能清能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座百兆瓦级分散式独立储能电站——山东济南黄台100MW/200MWh电池储能电站。去年末,该储能电站完成并网性能测试工作,效率最高达87.8%,创造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效率新高。截至2022年底,华能清能院电池储能系统集成业绩达1.6GWh。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随着“能源谷”央企“三率”不断提升,除了智能化精细化分散控制大容量电池储能应用技术体系外,“能源谷”还先后涌现出了2.7兆瓦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赛瑞号”、可控交联聚乙烯技术、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堆等一大批全球首创成果,新的行业标准也在这里不断出现,创新发展呈现新局面。
沙河高教园区作为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创新动力、智力支持的职责使命纳米体育。区域内及周边集聚18家高校,113家科研院所,11万高素质人才。园区内整建制迁入26个学院、29个一级学科、2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一流学科,成为未来科学城基础研究重镇、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教融合大学城。
沙河高教园以“一校一策”为抓手,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支持引导高校在前沿关键领域加大科研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北京市首个校城融合示范基地,奇点中心借势而为,与周边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科技园区相邻,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迸发区域产业活力。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奇点中心依靠“基地+基金”发展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空间、资金、人才、技术经理人等一站式特色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北京深云智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云智合)是一家深研智能平台驱动自主管线开发与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企业推出的 DeepChem 智能合成平台,可以提供自动的化学反应可行性判断,进行反应溶剂、催化剂结构、反应底物等条件的高通量智能 AI 优化,致力于大量减少湿化学反应探讨,加速新化学反应和催化剂的发现。“奇点中心为我们提供了 10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在校城融合领域帮我们链接了上下游资源,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北京深云智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世亮介绍说。
除了深云智合外,目前奇点中心已吸纳鑫精合、率为科技、光速视觉等3D打印、航空航天、智能装备赛道50余家高科技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及金种子、展翼纳米体育、瞪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60余家次,引入方维海院士、张春熹教授等多位高校领军人才,与北航、北师大、林大、矿大等高校共同孵化相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余个,形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科技产业集群。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近年来,位于我区的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康明斯)和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以下简称:三一桩机)先后凭借“硬实力”入选“灯塔工厂”名单,为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福田康明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布局数字化体系建设方面已超过10年。经过1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一套数字化生产体系,实现了核心业务全覆盖,基本实现产业数字化,同时延展到了服务站、客户和市场等方面,保证企业在技术驱动和用户驱动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福田康明斯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工厂----以工业4.0标准打造的全新智能化数字工厂,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加工精度高、环保等级高的特点,制造技术和环保标准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国家 “绿色工厂”,福田康明斯始终以生产世界一流的绿色高效柴油发动机为己任,努力搭建“绿色发动机设计平台”,不断迭代开发一批批绿色化特征鲜明、性能提升显著的系列柴油机产品。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型谱,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根据用户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灯塔”效应“照亮”更多细分领域,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无独有偶,我区的另一家“灯塔工厂”三一桩机,是全球最大的桩工机械制造基地,也是全球重工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人均产值最高、单位能耗最低的工厂之一。依托智能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工厂升级后,总体生产设备作业率从60%提升到近90%,生产周期缩短近80%。数字化给传统产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桩工机械作为重型装备,其生产模式属典型的离散制造,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更大的挑战在于工件复杂,又大又重又长,例如170多种钻杆中最长27米重达8吨,20多种动力头最重达16吨。经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后,三一桩机工厂共有8个柔性工作中心、16条智能化产线台全联网生产设备。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制造要素实现全连接,整个工厂已成为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体”。三一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董明楷介绍:“今天的桩机工厂就是一个脑子聪明、眼疾手快的工程师,实现了工匠精神与经验的参数化与软件化”。
高度柔性生产,让生产潜能得到极大发挥。相比于改造前,桩机工厂在同样的厂房面积产值翻了一番,总体生产设备作业率从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时间下降58.5%。目前,该工厂可生产近30种机型,“柔性智造”水平全球领先,实现了“大象跳舞”。
“灯塔工厂”向我们展示了制造业未来的样子,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呼啸而来。站在时代的“潮头”,昌平区精准把脉、集中蓄力,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昌平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昌平区加快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试行)》等多项政策,打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乘着政策的东风,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驰医疗)深耕脑起搏器等系列有源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研发、生产,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2022年,品驰医疗在中关村科委、昌平区科委的支持下,建成系列神经调控产品成果转化平台,聚焦神经调控类医疗器械产业,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技术产业化及临床应用效率。”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战略拓展部副总监张雅丽介绍说,“我们先后转化了国产首个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国产首个脊髓刺激器产品、国产首个可充电骶神经刺激器产品,全部落地昌平,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承载昌平建设发展的老“根据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为科技创新活跃、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的科技园区。目前已经聚集乐普、品驰等一批头部企业,累计获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22个,占全国12%,正积极打造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城。在打造产业集群的同时,科技园区也在不断地完善规划建设,与医疗器械片区遥相呼应的,还有昌平东部小汤山地区的美丽经济片区。这里规划了美丽智造园、美妆创新园两个主题园区,将精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美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将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营管理为目标,聚焦重点职能,用好用足“两区”政策和我区“1+1+N”创新政策体系,加速实现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覆盖,增加扩区产业园吸引力、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昌平是历史上的“京师之枕”,在科技赋能之下,正加快蝶变成为一座致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宜居之城。未来,昌平将立足区域定位和产业特色,扎实推进“四区”建设,继续积极培育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技术、资本、服务等各类要素协调联动,围绕“两谷一园”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和团队提供发展平台和创新沃土,凝聚科技力量,打造更具地标特色、更富产业活力、更加开放互联的昌平新名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三城一区”主平台的承载区之一,昌平区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肩负着重大使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昌平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搞活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打造医药健康和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我们要紧紧围绕首都功能谋划自身发展,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全力提升创新能级,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加速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领域,聚焦产业链关键短板环节实施补链强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开创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发展新局面。同时,要做强做大先进能源、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精准供应优质产业空间,加快高精尖产业集群性发展。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浸润,只有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才能让科技之树生生不息。拥有一流的融资环境、制度环境和服务环境,才能让国际科创中心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集聚。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实施科创金融政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持续完善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做大科技产业母基金群。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源源不断的供给。昌平高校林立,人才资源富集,要探索出台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行动计划,持续强化人才支撑。要完善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机制,“一校一策”制定方案,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的昌平样板;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探索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的长期稳定、开放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做好科创人才兴业安居的服务保障工作,最大程度解决其后顾之忧纳米体育,确保科创人才“请得来”“留得住”“住得久”。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们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发展前沿、提升创新效能,为加速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而不懈奋斗,奋力谱写昌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